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

中国各少数民族婚礼习俗集锦

font print 人气: 20716
【字号】    
   标签: tags: , , ,

【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2014年05月25日讯】中国有众多的民族,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,在婚嫁上也有不同的风俗习惯,有许多还保持着原始古朴的特色。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各民族不同的婚礼习俗

傣族

傣族青年男女结婚,一般实行“从妻居”的习俗,即男到女方家上门,因此婚礼主要在女方家举行。因为傣族信奉佛教,按照传统习俗,新婚夫妇必须要去佛寺拜佛,请求神佛保佑他们幸福美满,白头偕老。然后在自家门前铺上花毯,请和尚念经。念完经后,和尚把彩色丝线挂在新郎和新娘的手碗上,以示祝福。

傣族青年男女谈恋爱时,一般都在泼水节、赛龙船、赶摆等时节进行,他们载歌载舞,从傍晚开始,直至深夜结束。图为傣族的泼水节。(图/Getty Images)

傣族是云南少数民族之一,在欢庆傣族新年。(图/Getty Images)

傣族是云南少数民族之一,在欢庆傣族新年。

傣族是云南少数民族之一,在欢庆傣族新年。(图/Getty Images)

朝鲜族

朝鲜族一对新人在举行婚礼。(图/Getty Images)

朝鲜族婚礼的仪式很复杂,在延边,婚礼一般分两段进行:先在新娘家举行,后在新郎家举行。在新娘家举行谓之“新郎婚礼”,在新郎家举行谓之“新娘婚礼”。新郎婚礼一般要按奠雁礼、交拜礼、房合礼、席宴礼等顺序进行。新郎在新娘家住三日后,便独自回家,随后新娘等待选定的吉日再被迎接到新郎家,新郎家也照样搭起醮礼厅,为新娘摆喜筵,第二天新娘同丈夫家的人相认,施礼,被请去招待,至此,婚礼才告结束。朝鲜族结婚后一般都不离婚,他们在婚礼中举行献木雁的仪式,象征夫妻白头到老的愿望。

朝鲜族还有一种特殊的婚礼,称为归婚礼,如果一对夫妻结婚六十周年依然健在,且子女中无人夭折折,同时拥有孙子,孙女,就可进行归婚礼。婚礼上,两人必须穿上结婚时穿过的礼服,其隆重程度不亚于年青人,这天,子女、亲戚按辈分远近,年龄大小依次向老两口敬酒并跪拜,祝福他们健康长寿。

苗族

湘西苗族地区有半路“抓走”新娘的习俗。(图/Getty Images)

婚前,苗族青年男女每逢节庆、赶场的日子,便利用聚会的时机对唱情歌、谈情说爱、互诉衷情。这种传统习俗在贵州黔东南被称为“游方”。游方的地点除在每个村寨所设的固定的“游方坡”外,还可选在离村寨较远的河岸、挢头、田间或花木丛生、风景宜人的山谷去进行游方活动。但都得按照苗家的规矩,青年男女游方的地点必须在公开的地方进行。如果在隐蔽的地方进行这一活动,一旦被人发现,就会认为是不正当的行为,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。

男女结婚时,女方和来人到男方家吃三天三晚酒,这三天新娘只能同伴娘睡,不能与新郎同床。三天后,新娘与伴娘一起回娘家生活,二年、三年、五年不等。在此期间,仅仅在农忙和重大节日,或遇到夫家丧事时女方才可暂回夫家居住。待女方怀孕后,才能接新娘到男方家长住期共同生活。

半路“抓亲”

此风俗流行于湘西苗族地区。姑娘结婚时,由六个年轻姑娘和一位40多岁的中年妇女组成送亲队伍。迎亲队伍由六个小伙子和两个姑娘组成。两支队伍都在清晨五更相向出发,相会后,迎亲队伍把挑来的糯米饭交给送亲的大嫂,大嫂把盛新娘用品的竹篮交给迎亲的姑娘,然后把糯米饭分给大家吃。这时迎亲的一个姑娘说:“婆婆,谁是我家嫂嫂啊?”话音没落,送亲的姑娘将新娘紧紧围在中间保护起来。迎亲的小伙子和姑娘们就设法去“抓”新娘。最终新娘还是被“抓”走了,送亲的也便完成了任务。迎亲的带走新娘,双方道别而去。

蒙古族

蒙古族婚礼非常隆重、热闹。(图/Getty Images)

蒙古族凡遇喜庆事,迎送宾客均献哈达表示庆祝或敬意。(图/Getty Images)

蒙古族的婚礼都要经过媒人说亲、相亲、订婚、娉礼、许婚筵、迎亲、送嫁、行见阿姑之礼、举行结婚等较为繁复的程序。

一般牧区的婚俗是:当娶亲回到男家后,新郎新娘不下车马,先绕蒙古包三圈。然后,新郎、新娘双双穿过两堆旺火,接受火神的洗尘。表示爱情的纯洁,新生活的兴旺。新郎新娘进入蒙古包后,首先拜佛祭灶,然后拜见父母和亲友。礼毕,由梳头额吉给新娘梳头。梳洗换装后,等待婚宴的开始。婚宴通常摆设羊背子或全羊席,各种奶食品、糖果应有尽有。婚宴上,新郎提银壶,新娘捧银碗,向长辈、亲友,逐一献哈达、敬喜酒。小伙子们高举银杯,开怀畅饮;姑娘们伴随着马头琴,放声歌唱。婚宴往往要延续两三天,亲友才陆续离去。

满族

满族早期的婚嫁礼仪更多地保留了女真人的习俗,简朴有趣。图为一对满族新人。(图/Getty Images)

[[12]]
满族早期的婚嫁礼仪更多地保留了女真人的习俗,简朴有趣。(图/Getty Images)

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,注重族第是满族婚俗中的一个突出特点。满汉不通婚几乎成为清朝的传统国策。在满族内部也极为讲究尊卑贵贱。

满族婚礼既带有本民族浓厚的特点,又融合了不少汉民族的风俗礼节,一般地讲要经过以下程序:订婚:满族青年男女订婚有两种形式。一是男女青年的家长是熟人或朋友,相互了解,有意做亲,便托媒人给子女许订终身。另一种是男女双方互不认识,托媒人为子女订婚,并由媒人转交双方的“门户贴”,开具双方的旗佐、履历、姓氏、三代。此外,还要互相检验生辰八字。

东北的满族新娘在头一天离家,到离新郎家不远处暂住另外人家,称“打下处”。次晨,新娘登彩车,由其兄护送,并将新娘抱到中途遇到的送亲车上,俗称“插车”。轿车到夫家门口,新郎手执马鞭向轿下轻扑三下,或执弓向轿下三射,既是驱邪,又是表示不忘祖先骑射勇武之风。然后,一对新人面北而拜,为“拜北斗”。新娘将盛米及钱的锡壶抱在怀中,俗称“抱宝瓶”。新娘跨过门槛上的马鞭与火盆,象征安全过门,日子火红。新娘先入账篷中“坐福”,之后才进入洞房。这时,伴娘用红线为新娘“开脸”。正午,于院中设神桌,供猪哈力巴肉等,由萨满致祭,念合婚歌,为“祝吉”。之后行“合巹”礼。第三天清晨,新郎新娘起身拜天地祖宗、父母及族中尊长、卑幼,称“分大小”。婚后三天,新娘逆水行而归。婚后七天,一对新人回娘家,称“回门”。之后,新娘回娘家住一个月,俗称“住对月”。婚礼到此方算结束。

云南普米族

普米族处于云南边缘地区,婚期大多选在冬闲时节。图为两位普米族人坐在炕上。(图/Getty Images)

云南普米族认为嫁姑娘不太光彩,成亲时须由男方去女方家“逮捕”新娘,新娘被父母安排到山上或田间劳动,男家派一位儿女双全的主妇、两位伴娘和几个精明强悍的小伙子前去迎亲,小伙找到新娘,便大喊:“你已是xx家的人了,xx家请你去吃茶,跟我们走一趟吧!”说完就“逮捕”佯装逃跑的新娘,而埋伏在新娘周围的姑娘们便对“凶手”拳打脚踢。逼迫交出新娘,随后,大家簇拥着新娘回到女方家举行出嫁礼。

回族

回族青年男女结婚一般都选择星期五,因为这一天被认为是吉日。图为两个回族女子。(图/Getty Images)

回族青年男女找到自己的心上人后,小伙子就会坦率地告知双亲,接着便请求族中德高望重的长者作为介绍人去姑娘家求亲。如果双方对这门亲事都满意,下一步便是抉择吉日举行订婚仪式。订婚这天,女家把男家送来的茯茶分成若干小块分送亲友邻里,并给未来女婿回送由姑娘亲手缝制的衣帽鞋袜等礼物。交完“女卡银”(彩礼)后,双方家长就商定完婚良辰吉日。

婚礼是在吉日凌晨举行:新郎家设“餐会”,招待宾客,送与槟榔。晨礼后,宾客进新郎家馈赠贺礼。“餐会”结束,由年青朋友、新郎哥哥或叔舅组成迎亲队伍,前往迎亲。新娘头戴黑面纱,身穿结婚礼服,放声嚎哭对父老兄妹和亲朋好友表示惜别,随迎亲队伍来到新郎家。迎亲队伍回到家时,鞭炮齐鸣。新娘在乡邻与亲友的拥簇中迈进婆家大门。接着便是婚礼仪式。

壮族

壮族男女婚嫁礼仪甚繁,一般有问婚、订婚和结婚三个过程。图为一组壮族女子。(图/Getty Images)

昔日,壮族青年男女婚前一般是通过野外对歌、歌圩对歌及抛绣球等活动来进行交往。不过,此风俗在清代初年遭到流官的禁止。从清代到1949年以前,壮族地区实行奉父母之命、媒妁之言的婚姻。壮族男女婚嫁礼仪甚繁,一般有问婚、订婚和结婚三个过程。

彝族

彝族男女青年主要通过火把节、婚嫁丧事和一些传统的聚会进行交际。图为几位彝族女子。(图/Getty Images)

彝族男女青年主要通过火把节、婚嫁丧事和一些传统的聚会进行交际。图为一位彝族女子。(图/Getty Images)

彝族青年男女结婚有说媒、订婚、迎亲、回门四个程序。彝族姑娘在15岁前,穿的是红白两色童裙,梳的是独辫。一般在15岁,就要举仔一种叫“陕拉尔”的仪式,意即换裙 子、梳双辫、扯耳线,标志着该女子已经长大成人,可以谈情说爱了。这时姑娘要穿红、蓝、白、黑等对比强烈的三接或四接拖地长裙,将单辫梳成双辫,戴上绣满彩花的头帕,还要将童年时期穿耳的的旧线扯下,换上银光闪闪的耳坠。

彝族男女青年主要通过火把节、婚嫁丧事和一些传统的聚会进行交际。每当一方看中了自己 的情人,就会主动去接近,并站在离对方不远处,拿出口弦弹奏,通过含蓄而流畅的音乐旋律取悦对方。而对方一经接到求爱的暗语时,也会迅速取出自己的口弦对弹。如此经过多次秘密交往,双方就约定时间,回去告诉自己的双亲。待老人许可后,择定一个良辰吉日,由男方家请一位长者,背上一坛酒,前往女方家去说亲。

土族

土族婚嫁,多在每年正月举行。(图/Getty Images)

土族婚嫁,多在每年正月举行。图为一名土族男子迎娶新娘。(图/Getty Images)

土族婚嫁,多在每年正月举行。图为一名土族新娘上花娇。(图/Getty Images)

土族婚嫁,多在每年正月举行。图为一名土族男子迎娶新娘。(图/Getty Images)

土族婚嫁,多在每年正月举行。大约在一个月前,举行择吉日仪式,参加仪式的,有男女双方的父亲、叔父或哥哥等人,加上媒人,约有七八个人,共同请神择吉日。

结婚前一天,男方在下午请两名能歌善舞、能说会道的“纳什金”(即娶亲者)带上娶亲的礼品和新娘穿戴的服装、首饰,拉着一只白母羊(象征着纯洁和财富)到女方家娶亲。随后由新郎向岳父母敬献哈达,拜神佛,礼毕上炕喝茶、吃饭。整个婚礼一直进行到深夜才结束,其间所涉及歌舞的种类近二十种,一场土族人的婚礼就是一次优美的歌舞盛典。

第二天天亮前,新娘经过梳妆打扮,头上罩上一层层五颜六色的漂亮纱巾,上马起程。新娘来到新郎家门口,首先由新郎捧着美酒和哈达,迎上前去接新娘下马。然后,新娘到厨房灶神爷前,由事先选定的妇女动手为她梳头、改发式,穿新婚服装。穿戴后,进行拜天地仪式,由媒人或一位长者主持诵祝词:“鲜花般的阿姑,走过金子的楼门,来到金子镶成的庭院,向上天下地,千神万佛,叩头!”新郎、新娘连续拜四次,进入洞房。

深圳南澳渔民

水上迎亲是深圳龙岗区南澳渔民——蛋家人的婚礼习俗,相传有400年历史。渔民子女成亲之日,新郎家船泊靠左,新娘家船泊靠右船头对船头,但新娘家的船头要高过新郎家的船头,船身都要挂三角旗、长礼炮、喜帐,船上锣鼓喧天、炮竹声声。新郎家的船开到新娘的船边时,新娘被众多渔家姐妹簇拥走出门来,而新郎家的船上一名男扮女装的渔民带领着一群渔家姑娘。如今,渔民们陆续在岸上盖房,迎亲习俗也慢慢地转移到了岸上。

(责任编辑:柳絮)

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,请进入
related article
  • 南投县“清境火把节”15日登场,当天傍晚起在清境地区博望新村,除有“长桌宴”云之南美食品尝,并有火把迎宾晚会,想体验清境少数民族风情与特色的民众,不妨上山走一趟。
  • 越南著名的旅游景点老街Lao Cai省沙巴(Sa Pa)镇上,建于1903年的教堂是地标,每逢周末,当地山区少数民族就会特地前来沙巴,在教堂旁广场聚合,形成“爱情市集”。
  • 英国华裔人口在2001年至2009年之间,每年增长8.6%。截至2009年为止,英国一共有45.2万华裔人口。
  • (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记者钟元台湾台北报导)为庆祝建国百年,原住民委员会15日举行“世界原住民族乐舞节”记者会,原民会主委孙大川表示,建国百年时,有些我们看不到的环节,比如我们一直在推动要汉化时,却有很多少数民族的语言、文化在流失,但作为一个国家对境内所有少数民族的文化元素,其实都应该视为是整个国家的资产。
  • 越南西原(Tay Nguyen)偏僻山区少数民族至今仍保留许多落后恶习,导致不少人一辈子受冤枉,甚至失去宝贵生命。
  • 有些加拿大人喜欢按他们原所在国的习俗举行婚礼,不过大多数在加拿大出生的人还是喜欢典型的西式婚礼。   
  • 有南方黄金水道之称的珠江,先后兴建了18座大坝,截断了江水,成了断航水沟;由于珠江航道的断航滞航,有些地区必须“翻坝”,才能顺利将货物运达目的地,甚至部分区域“以运定产”,严重影响沿江地区经济发展和沿江产业布局。一篇文章中指出,政府重发电轻航运,西部地区约70%的煤炭等资源无法外运,西南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就业形势更加严峻,被戏谑为“坐在金山上的叫花子”。
  • 南投清境地区充满云南少数民族特色的“清境火把节”21日登场,当晚重头戏迎宾晚会,将有台湾其他地方的云南同乡团体共同参与,并带来云南打歌舞、象脚鼓舞等民族舞蹈表演。
  • (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记者林萌骞台湾南投报导)充满云南少数民族风味的“清境火把节”,将于21日晚间七点在松岗博望新村登场,以“薪火相传”为主要意涵,象征部落团结齐心,也希望延续异域孤军坚苦奋斗的精神,并结合仁爱乡原住民及新住民文化,共创美好的台湾新故乡。
  • 中国少数民族众多,各族婚礼习俗独特,其中以彝族的婚俗最令人瞠目结舌。根据彝族的传统婚俗,新娘在洞房之夜要竭力反抗新郎,大喊大叫不顶事,最好与新郎扯衣抓脸,大打出手。
评论